冬季日照時間短、晝夜溫差大、氣溫低,加之因為豬舍設計、豬場管理水平等因素,冬季我國北方及中部地區養豬場普遍存在寒冷、潮濕、賊風以及豬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高的情況,給豬群管理和生長帶來許多困擾。
冬季養豬的不利因素
(1)寒冷。豬最適宜的生活溫度是18~23℃,而且要求晝夜溫差相對均衡。不管是處在哪個階段的豬,都怕寒冷,怕晝夜溫差過大,尤其是幼仔豬階段更加明顯。
(2)潮濕。冬季由于舍內溫度低,往往通風差或干脆不敢通風,造成濕度大,潮濕。豬舍內空氣越潮濕,其導熱性越強,豬體內的熱量發散得就越快,豬就越容易感到寒冷,疫病也越易發生。
(3)賊風。一些開放式或半開放式豬場,為了在夏季增強通風降溫效果,將窗戶、地窗都采用了“花格”式設計,豬欄用鋼管,地面采用漏縫地板。到了冬季,為了增強保溫效果,則采取覆蓋薄膜、飼料袋等方式堵住窗口、通風口,如果管理不細致,很容易從裂縫、缺口、窗縫、地溝等處吹進賊風,不僅降低了舍溫,更易引起豬感冒、中風、風濕等疾病。
(4)有害氣體。冬季為了保溫,豬舍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狀態,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氨氣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與可吸入顆粒物含量大大增加,對豬只有著嚴重的刺激。
提高冬季養豬的管理措施
小豬怕冷,母豬和種公豬怕熱,生長肥育豬既怕冷又怕熱,因此,各階段豬的保溫標準不一樣。一般地,初生仔豬從母豬體內38℃環境分娩后到體外,第一天應保持溫度環境在33~35℃范圍內,以后每天降0.5℃左右,到斷奶時降到25℃左右;對種公豬、空懷母豬、處在妊娠前期的母豬,環境溫度保持在14~16℃,妊娠后期的母豬16~18℃,哺乳期母豬20~24℃;不同體重(生長階段)的生長肥育豬,要求環境溫度標準不一樣,15~30千克階段22~24℃,30~60千克階段16~20℃,60千克以上時保持在16~18℃最合適。
1.做好應對準備
寒潮來臨前,要在防寒準備方面多下功夫。一是提前修繕豬舍,豬場在選址時就要充分考慮冬春保溫問題。豬場要建在地勢高燥、背風向陽的暖坡。氣候變冷前,就要提前對破舊豬舍進行修繕,補漏殘缺,堵塞縫隙,調整通風孔洞,以利調節保溫和通風;二是要做好防寒防凍物資的儲備;三是時常關注天氣預報,做到心中有數。
2.選擇合適的保溫措施
針對豬場的不同情況,選擇合適的保溫措施。
(1)懸掛擋風簾。冬季到來之前,豬舍門窗可用草簾子遮蓋,或整個門窗都用塑料薄膜覆蓋。在豬舍迎風方向設置擋風障,可用稻草苫子或玉米秸稈扎制。準備好塑料薄膜,等大風降溫時,把整個豬舍覆蓋起來,以利保暖御寒。也可以懸掛擋風簾。3.母豬舍中搭建簡易的“屋中屋”
在母豬舍靠墻的一角,用塑料薄膜或塑料泡沫板,也可用單層磚,搭建一個長80厘米、寬50厘米、高1米的“小屋”。塑料薄膜能透光保暖,塑料泡沫板透氣保溫,磚砌的“小屋”還可在上邊懸掛保溫燈。設計搭建時,要在“小屋”頂端留通風窗,靠外的一側留一個15厘米見方的進出小門口,方便仔豬進出。這種“屋中屋”投資少、操作簡單、效果好。
母豬臨產前,可在“屋中屋”的底部鋪上柔軟的墊草或棉墊子,磚砌的“屋中屋”頂部還可懸掛紅外線保溫燈(塑料薄膜或塑料泡沫板搭建的“屋中屋”易燃,不宜懸掛保溫燈),母豬產后1周內,每天開燈18~20小時,以后逐漸減少開燈時間。母豬產后,人工輔助仔豬吃足初乳后,即可把仔豬抓進“屋中屋”,先把進出小門口堵上,過2小時后打開小門,再把仔豬放出來讓其吃奶,這樣重復2~3次以后,仔豬吃完奶自己就會回到保溫箱內。
(2)加鋪厚墊料。冬季來臨前,曬制好稻殼、鋸末,或把柔軟的干草鍘短、壓扁、壓柔軟,在豬舍內豬常趴窩的地方,加厚墊料,保持豬舍干燥溫暖。
(3)制作水泥保溫床。水泥保溫床由發熱絲、溫控開關、PVC穿線管和水泥砂漿組合而成,能自動控制和調節溫度,所以也叫“電熱毯”,主要用于育肥欄舍的保溫。稻草容易吸潮,使墊料變得潮濕,增加細菌;保溫燈易被弄壞,火爐取暖不安全,而水泥保溫床制作簡單,成本低廉,安全可靠,經久耐用。
(4)懸掛紅外線保溫燈。使用紅外線保溫燈對仔豬進行保溫已經在各地普遍采用。但要注意,可以通過調節保溫燈的懸掛高度來改善保溫效果。對初生仔豬來講,箱內的保溫燈高度一般在30厘米比較合適,保持箱內溫度每周降2℃,直至26℃,這時保溫燈離地面高度要逐漸上移,每次10~15厘米。要勤觀察仔豬在保溫箱內的臥姿,及時調整保溫燈的懸掛高度。如,仔豬扎堆時,表明保溫效果不夠,可適當調低保溫燈懸掛高度。
(5)使用仔豬保溫板。多用玻璃鋼或聚酯材料做成。仔豬出生到滿月出欄,都可起到保溫作用。是紅外線保溫燈的替代產品,與紅外線保溫燈相比,保溫性能更加穩定,板面溫度可維持在26~32℃。對大型豬場尤為適用。使用中,要及時清理保溫板上的墊料,避免仔豬長期待在潮濕的墊料上。
(6)使用遠紅外仔豬保溫箱。仔豬保溫箱是豬場母豬生產的常用產品,能為仔豬保溫、防風,還能防止仔豬被母豬擠壓造成損傷。仔豬保溫箱常常配合仔豬保溫板和紅外線保溫燈配套使用,能加強保溫效果,更好的為仔豬提供溫暖舒適的成長環境。
使用中,保溫箱的擺放位置要合理,便于豬只進出,便于飼養管理人員現場操作,防止保溫箱內熱量散失。放置時,應遠離飲水器、排糞尿處,避免飲水時水流沖進保溫箱內;同時,要固定在漏糞地板上。
3.搞好豬群的飼養管理
(1)調整飼料結構,適當增加能量飼料。日糧中應適當增加油脂、高粱和玉米等能量飼料,以更好的御寒保暖。冬季飼料中要多補給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和微量元素,同時還要做到強弱分群,大小分圈,適時閹割,防止打架咬架、
(2)飲溫水,加喂夜食。冬季要供給充足、溫熱、清潔的飲水,防止吃雪、吃冰塊、飲尿水。日糧最好生食干喂,需拌入少量水時,要用溫水拌料,水溫在25℃左右;稀喂時,飼料要溫熱,少給勤添,防冷防凍。飼料供給要充足,每晚零點左右,再加喂一次夜食,以增強抗寒能力。
(3)增密度,防潮濕,通風換氣。適當增加飼養密度,及時清除糞尿,并注意訓練、調教豬定點排糞排尿,始終保持豬舍干燥,防潮濕,防豬舍漏雨漏雪。必要時,可在飼料中添加些活血祛淤、健脾燥濕、祛風散寒的中藥,如山楂、蒼術、陳皮、檳榔、神曲各10克,麥芽30克,川芎、甘草、荊芥、防風、柏仁各60克,木通8克,研末,飼料中拌入0.2%~0.5%的量,每周喂1~2次。晴暖天氣,可利用中午暖和的時段,打開門窗通風,平時定時開關抽風機換氣,降低因糞便存積而產生的有害氣體的濃度,換入新鮮空氣,以利于豬的生長發育。
4.搞好疫病控制
(1)強化生物安全措施。經常打掃豬舍,保持豬舍干燥、清潔、衛生;堅持自繁、自養、自育的原則,盡量做到養豬生產各階段的全進全出;輪換使用多種消毒劑,對豬舍、環境進行定期消毒,豬舍門前消毒池可用2%燒堿溶液,舍內消毒可用百毒殺、季銨鹽類等,舍外環境、下水道、排污溝可用3%燒堿溶液,空舍消毒必須先清洗,再用福爾馬林熏蒸,最后用2%燒堿溶液、過氧乙酸等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。
(2)規范免疫程序。對冬季常發病,如豬偽狂犬病、大腸桿菌病、豬瘟、口蹄疫、流行性腹瀉、傳染性胃腸炎等疾病,應及時按規范的免疫程序,按時按量進行免疫預防。
——摘自新豬倌
地 址:成都市溫江區海峽兩岸科技園蓉臺大道南199號
電 話:028-82783669-802(總機)028-82781900(銷售)
傳 真:028-82783669-824 郵 編:6111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