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豬病介紹
豬鏈球菌病(Swinestreptococcaldiseases)是由多種致病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,包括豬淋巴結膿腫和豬敗血性鏈球菌病。敗血癥、化膿性淋巴結炎、腦膜炎以及關節炎是該病的主要特征。豬鏈球菌2型可導致人類的腦膜炎、敗血癥和心內膜炎,嚴重時可導致人的死亡。豬鏈球菌病在養豬業發達的國家都有發生。隨著中國規?;B豬業的發展,豬鏈球菌病已成為養豬生產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。
二、流行病學
鏈球菌種類多,屬條件性致病菌,在自然界和豬群中廣泛分布,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動物和人體內。對豬不分年齡,品種和性別均易感,但大多數在3周齡——12周齡的仔豬暴發流行,尤其在斷奶及混群時易出現發病高峰。
其傳播方式主要通過口或呼吸道傳播,也可垂直傳播(有些新生仔豬可在分娩時感染)。豬鏈球菌定植在豬的上呼吸道(尤其是鼻腔和扁桃體)、生殖道和消化道,4周齡——6月齡的豬扁桃體帶菌率為32%——50%。
病豬和病死豬是主要的傳染源,亞臨床健康的帶菌豬可排出病菌成為傳染源,對青年豬的感染起重要的作用。豬群攜帶該病原的比率在0%——100%之間,然而,病原的攜帶率和疾病的發病沒有明顯的相關性。
豬鏈球菌病的流行無明顯的季節性,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但7月——10月份易出現大面積流行。豬鏈球菌感染人沒有明顯的季節性,同時該病的暴發具有地域性。從外地引入帶菌豬,混群、免疫接種、高溫高濕、氣候變化、圈舍衛生條件差等應激因子使動物的抵抗力降低時,均可誘發豬鏈球菌病。昆蟲媒介在疾病的傳播中起重要作用,通過在豬場間的飛行傳播病原菌。在豬鏈球菌眾多血清型中,2型是豬的最主要病原,致病性最強。從表征健康的豬體扁桃體內分離的所有豬鏈球菌中,2型多達50.6%,同時其對人的致病性也最強。
三、臨床癥狀
在臨診上,豬鏈球菌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癥、腦膜炎、關節炎和淋巴結膿腫。分為以下幾型:
1.敗血型
主要常見于流行初期的最急性病例,發病急,病程短,往往不見任何異常癥狀豬突然死亡?;蛲蝗粶p食或停食,精神委頓,體溫升高到41——42℃,呼吸困難,便秘,結膜發紺,臥地不起,口、鼻流出淡紅色泡沫樣液體,多在6——24h內死亡。
急性病例的病豬表現為精神沉郁,體溫升高達43℃,出現稽留熱,食欲不振,眼結膜潮紅,流淚,流漿液狀鼻液,呼吸急促,問有咳嗽,頸部、耳廓、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膚呈紫紅色,有出血點,出現跛行,病程稍長,多在3——5天內死亡。發病率一般為30%左右,死亡率可達80%。
2.腦膜炎型
多發生于哺乳仔豬和斷奶小豬,病初體溫升高至40.5——42.5℃,停食,便秘,有漿液性和黏性鼻液,會出現神經癥狀,表現為運動失調、盲目走動、轉圈、空嚼、磨牙、仰臥,后軀麻痹,側臥于地、四肢劃動,似游泳狀。急性型多在30——36h死亡。
亞急性或慢性型病程稍長,主要表現為多發性關節炎,逐漸消瘦衰竭死亡,或康復。
3.關節炎型
主要由前兩型轉來的,或者從發病起就表現為關節炎。病豬在一肢或幾胰關節腫脹、疼痛、跛行,不能站立,病程2——3周。
4.淋巴結膿腫型
該型是由豬鏈球菌經口、鼻及皮膚損傷感染而引起。斷奶仔豬和出欄育肥豬多見,傳播緩慢,發病率低,但豬群一旦發生,很難清除。
主要表現為在頜下、咽部、頸部等處的淋巴結化膿和形成膿腫。受害淋巴結最初出現小膿腫,然后逐漸增大,感染后3周局部顯著隆起,觸診堅硬、有熱痛。病豬的采食、咀嚼、吞咽和呼吸均有障礙。膿腫成熟后,表皮壞死,破潰流出膿汁。膿汁排凈后,全身癥狀顯著減輕,肉芽組織生長結疤愈合。病程3——5周。
四、病理變化
1.急性敗血型
血凝不良,皮膚有紫斑,粘膜、漿膜皮下出血。鼻粘膜紫紅色,充血及出血。喉頭、氣管充血,常見大量泡沫。肺充血腫脹。全身淋巴管有不同的腫大、充血和出血。心包積液,淡黃色,少數可見輕度纖維素性心包炎,心內膜有出血點。有的可見輕度的纖維素性胸膜炎。腹腔有少量淡黃色積液,部分有較輕的纖維素性腹膜炎。多數病例脾腫大,少數增大1—3倍,呈暗紅色或紫藍色,軟而易脆裂。胃和小腸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。腎臟多輕度腫大、充血和出血。腦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,有時出血。
2.腦膜炎型
腦膜充血、出血,嚴重者溢血,少數腦膜下充滿積液,腦切面可見白質和灰質有明顯的小點出血,其它與敗血型變化相似。
3.慢性型
心內膜炎時,心瓣增厚,表面粗糙,在瓣上有菜花樣贅生物,常見二或三尖瓣,有時還見于心房、心室和血管內。關節炎時,關節囊內外有黃色膠凍樣液體或纖維素性膿性物質。
五、診斷鑒別
依據該病的流行特點、癥狀、病理變化,只能做出初步診斷,確診需依靠實驗室診斷。
1.鏡檢涂片是比較簡便的診斷方法??扇〔∝i的肝、脾、淋巴結、血液、關節液、膿汁等病料經涂片后染色鏡檢,觀察有無典型的鏈球菌。
2.細菌的分離培養。無菌采取肝、脾臟、淋巴結、血液、關節液、膿汁等病料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,觀察菌落生長,有無溶血,以及溶血的類型。若菌落出現β-型溶血,進一步做細菌形態和生化鑒定。還可進一步做血清學及分型鑒定。用PCR鑒定菌株的毒力因子。
3.動物接種試驗。將采取的病料或細菌培養物接種家兔、小鼠和鴿子,觀察試驗動物的發病情況,從死亡動物體內回收、鑒定細菌。
鑒別診斷該病主要應與李氏桿菌病、豬丹毒、豬副傷寒、豬瘟相區別。
六、綜合防治
1.治療信息
將病豬隔離,按不同病型進行相應治療。對淋巴結膿腫,待膿腫成熟(變軟后)及時切開,排除膿汁,用30%雙氧水或0.1%高錳酸鉀沖洗后,涂以碘酊。
對敗血癥型或腦膜炎型,應早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。青霉素每頭每次40—100萬單位,每天肌注2—4次,慶大霉素1—2毫克/每公斤體重,每日肌注2次。也可用乙酰環丙沙星治療,2.5—10毫克/每公斤體重,每隔12小時注射一次,連用3天,能迅速改善癥狀,療效明顯優于青霉素。
2.預防信息
(1)隔離病豬,清除傳染源。屠宰后發現可疑病豬的豬胴體,經高溫處理后方可食用。除去豬舍內的尖銳物體。
(2)免疫預防疫區(場)在60日齡首次免疫接種豬鏈球菌病氫氧化鋁膠苗,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,不論大小豬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,濃縮菌苗注射3毫升,注射后21天產生免疫力,免疫期約6個月。豬鏈球菌弱毒菌苗,每頭豬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,14天產生免疫力,免疫期六個月。
(3)藥物預防豬場發生本病后,如果暫時買不到菌苗,可用藥物預防以防治本病的發生。每噸飼料中加入四環素125克,連喂4—6周。
3.公共衛生
(1)加強生豬檢疫凡宰前檢出病豬應緊急隔離治療,恢復后兩周方能宰殺;宰后發現可疑病變者應進行無害化處理。急宰豬應另設急宰間進行處理,防止污染健康豬肉。凡急宰病豬未經無害化處理不準出售。屠宰間的泔水必須煮沸后才能喂。同時加強屠宰場及生豬交易市場的消毒衛生制度。
(2)人類要遠離病畜,不食用病死豬肉及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病豬肉,不直接接觸病死動物,注意閹割、注射和接生斷臍等手術的消毒。
(3)一旦該病暴發流行,根據《動物防疫法》,應立即采取緊急隔離封鎖及措施,及時控制撲滅動物疫病。
——摘自新豬倌
地 址:成都市溫江區海峽兩岸科技園蓉臺大道南199號
電 話:028-82783669-802(總機)028-82781900(銷售)
傳 真:028-82783669-824 郵 編:611130